應用

技術

物聯網世界 >> 物聯網新聞 >> 物聯網熱點新聞
企業(yè)注冊個人注冊登錄

華為5G芯片只能當4G用,智能安防的5G進展如何?

2021-08-04 16:16 慧聰物聯網
關鍵詞:華為5G物聯網

導讀:雖然目前5G網絡已全國部署,但4G網絡長期會與5G并存。

7月29日晚,處在風口浪尖上的華為,發(fā)布了自己P系列最新旗艦——P50。

在公布了P50一系列屏幕、影像系統、操作系統與算法方面的黑科技后,余承東遺憾表示:在美國的4輪制裁下,導致5G芯片只能當4G用。華為麒麟9000本身是設計成5G芯片,但目前只能使用4G版。

雖然目前5G網絡已全國部署,但4G網絡長期會與5G并存。華為顯然意識到2021年還推出4G旗艦手機在網絡方面的弱勢,因此對P50的通信性能進行了一定的優(yōu)化,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多頻段(同運營商內多個頻段的網絡)、多網(主副卡)、多制式(4G與Wi-Fi-6)的自動切換使得手機能隨時處于最佳質量的網絡上,用算法追趕自身與友商在5G手機方面難以逾越的差距。

01 5G適用在智慧安防垂直領域

面對“華為5G芯片只能當4G用”的近日熱搜話題,我們也在思考智能安防的5G進展如何?

隨著國家及地方政府頻繁出臺政策,5G早在2019年開啟商用。據數據顯示,2020年,全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931萬個,全年凈增90萬個。其中4G基站總數達到575萬個,5G新建基站超60萬個,全部已開通5G基站超過71.8萬個,已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及重點縣市。

從5G早期較先落地的行業(yè)場景來看,呈現2大需求:一是大容量物聯網,二是高要求網絡。

前者包括城市基礎設施監(jiān)控,如智慧城市、智能建筑,后者包括車聯網,如自動駕駛、工業(yè)控制、電子醫(yī)療等對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場景。

5G與垂直行業(yè)的融合應用將成為其落地的突破口,包括智能安防、車聯網、工業(yè)物聯網等在內的熱門領域將成為啟動5G應用部署的最先試水者。由此可以見得,5G與安防行業(yè)具有天然的適應性。

02 5G對安防的促進在于3大方面

相比4G,5G網絡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,其提升在于:能夠支持0.1~ 1Gbps的用戶體驗速率;每平方公里一百萬的連接數密度;毫秒級的端到端時延;每平方公里數十Tbps的流量密度;每小時500km以上的移動性能和數十Gbps 的峰值速率。

5G對于安防行業(yè)尤其是視頻監(jiān)控方面的提升,可以說是一種“質”的飛躍,讓超高清安防監(jiān)控真正走進行業(yè)應用中。

對安防的促進和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:

1、有線無線化。以往需要使用有線解決的傳送問題和線路問題用無線解決,并實現更加快速的響應需求;

2、遠程控制無人巡邏車、遠程排爆等危險動作;

3、 VR/AR應用。譬如交通疏導、處理緊急事件,通過無人機加上5G技術和VR技術就可以掌控現場實時動態(tài)。

03 5G在安防行業(yè)進度相對緩慢

但從業(yè)內人士的一些反饋看來,5G目前在安防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進度不是特別快。

據“江宇說安防”表示:“目前兩大巨頭的5G監(jiān)控類攝像機基本沒有,5G的NVR,DVR,車載DVR等產品倒是發(fā)現了些蹤跡。由此來看,目前5G對安防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意義不大。遠不如IPv6,LTE-cat.1等技術?!?/p>

從市場機遇來看,5G的商用空間很大,例如去年市場份額350億元的智慧燈桿市場、智慧變電箱市場等都是安防企業(yè)可以涉足的領域。但是如果落實到商業(yè)價值來看,5G安防在為廣大安防企業(yè)帶來利益方面仍然欠缺火候。

一方面,無論是智慧燈桿、還是高端場景,都需要與政府、機關建立良好的渠道關系,這對于部分安防企業(yè)來說顯然有難度;另一方面,在于5G安防的局限性,從部署范圍上來看,5G安防距離大范圍部署,存在較大的差距。

04 5G安防發(fā)展的4大難點

綜合看來,5G安防發(fā)展的難點在哪?

1.上行帶寬限制,僅占全部帶寬的20%

5G網絡仍然上行帶寬有限。5G網絡采用的是分時傳輸(不同于有線網絡的上下行全雙工傳輸方式),80%的時間用于傳輸下行數據,20%的時間用于傳輸上行數據,這意味著5G網絡中上行帶寬僅占全部帶寬的20%,大概是300Mbps左右。視頻監(jiān)控大規(guī)模的采用5G網絡傳輸,目前來看仍需要技術進一步發(fā)展。例如ROI視頻編碼技術,I幀優(yōu)化,網絡傳輸優(yōu)化……

2、基站缺口大,單個基站傳輸距離有限

從目前基站部署的情況上來看,仍舊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、二線城市中。此外,從三大運營商公布的數據來看,2020年累計建設5G基站30余萬座,已經屬于滿額完成任務。

但是比起我國500多萬座的4G基站數量來看,5G的覆蓋率還遠遠不夠,且5G覆蓋所需要的基站密度本身就要比4G基站大得多。

另外,5G傳輸采用毫米波和Sub-6G兩個波段,波長較短,導致其有效傳輸距離、穿透性和繞射性能都較差。因此單個基站內的待機量,傳輸距離都有限制,攝像機的安裝位置,數量都需要重點考慮。

3、巨額成本支出,外加龐大流量費用

5G不僅需要更多的基站,也需要更多的資本,5G基站支出要比4G基站高1.2-1.5倍,高額的成本一定程度上阻礙了5G的普及速度。

除基站成本外,5G相比4G在流量資費方面同樣需要花費更多。作為安防設備來說,保持7X24小時不間斷服務是設備落地的基礎。而在此基礎上產生的龐大流量費用也會給客戶帶來不小的負擔。

據消息透露,目前大部分安防企業(yè)都與通信公司達成了合作,可以為客戶提供穩(wěn)定的3G/4G服務,5G服務雖已在協調進程中,但部分企業(yè)表示資費問題仍需客戶自行解決。

4、應用場景太少,也不是非得要用5G!

從5G的功能定義上來看,5G誕生的意義并不是為當下主流的1080p、甚至2k畫面提供支持,而是為了4k及以上分辨率,乃至更多智能化功能的搭載而誕生的。就現階段的安防發(fā)展水平而言,很難說哪項功能必須需要5G才能完成。

目前來看,5G安防技術主要應用在智慧礦山、智能電網以及2020年才大規(guī)模商用的5G遠程醫(yī)療等領域。5G相關的各種垂直行業(yè)應用目前仍屬于試點或首創(chuàng)階段,距離技術成熟或者大面積普及還有不小的差距。

05 小結

盡管安防5G的進程較慢,但仍然不可否認其在超高帶寬、超多連接、超低時延方面的實力優(yōu)勢,正在助推AI安防等細分場景的應用快速落地。

未來,5G將進一步推動通信與安防深度交叉融合;另一方面,它還將改變智能安防產業(yè)鏈生態(tài),孕育覆蓋更廣的城市級場景。